农信担保缓解农村融资难

  近年来,随着农业经营方式由家庭分散式经营逐渐向规模化、集约化、设施化和精深加工为主的现代效益农业方向转变,农业已成为“投资拉动型”行业,高投入、高产出已日益成为农业生产的显著特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抵押担保机制是贷款等金融交易的必要条件之一。

 

  农业要加快发展,需要有更多的资金投入。但农业是高风险“弱质行业”,因为金融机构考虑农业的风险和资金的安全,对农业贷款门槛一直没有降低。在目前农村信用环境建设还不很完善的情况下,银行对涉农贷款主要采取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二种方式。但由于农业生产周期长、投入大、见效慢、风险大,更重要的是由于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抵押担保的政策性体制性制约,造成大部分种养大户、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缺乏有效的贷款抵押物,抵押担保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涉农贷款的重要原因,种养殖大户、涉农企业等贷款难问题突出,资金供需缺口也在逐年扩大。资金问题已经成为农业快速发展的制约“瓶颈”。要破解这一难题,农信担保贷款也应运而生。

 

  浙江省政府于2008年就出台《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意见》,明确鼓励按照“政府支持、部门协助、市场运作”的模式发展支农信贷担保组织,并要求各级财政部门根据当地财力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农业担保机构扩大资本实力和增强抗风险能力,金融机构根据担保基金总额合理确定贷款放大倍数。杭州地区经过近几年的培育和发展,已组建市属农信担保公司,其余周边区(县、市)也相继成立相应机构。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融资难问题,很受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欢迎。加快建立农业贷款信用担保基金和担保机构,让金融机构能够“放下包袱”,“放开手脚”支持“三农”,这不仅仅是缓解农村和农村融资金、贷款难的需要,更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需要;既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需要,更是推动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同时,笔者认为农信担保破除了农民信贷的风险屏障,疏通了银行信贷渠道,引导着社会资本向农业产业回流。担保公司的成立也推动了政府扶农机制的完善,完成了“四个转变”:变财政支农资金一次性使用为滚动性使用,变单独投入为共同投入,变行政行为为市场行为,变输血为造血,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加速发展。

主办单位 : 浙江省信用与担保协会 浙ICP备07502733号-1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民和路836号保亿中心B座2701室 电话:0571-88211135
浙江省信用与担保协会 ©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